大家好!我是開發負責人。
「腦眠科技枕」是基於腦部與睡眠研究所誕生的枕頭,作為整合《史丹佛式最佳睡眠法》的獨一無二枕頭,並成為腦眠科技的招牌商品。
這次我想跟大家分享「腦眠科技枕」的誕生故事。
被譽為「世界頂尖」的史丹弗大學之睡眠研究
「腦眠科技」創辦人兼最高研究顧問的西野精治(にしの・せいじ)教授,是被譽為睡眠研究界中「世界頂尖」的史丹弗大學醫學院教授,同時也是該大學生物睡眠律動研究所(SNCL)的所長。與西野教授的相遇,開啟了「腦眠科技枕」的開發之旅。
黃金90分鐘的重要性
睡眠有兩種類型:“非快速眼動期(腦部和身體都處於熟睡狀態)”和“快速眼動期(身體在休息,但腦部是清醒的狀態)”。

這種“非快速眼動期”和“快速眼動期”在一夜之間會重複4-5次,睡眠的前3小時多為深層非快速眼動期,隨著黎明的接近,快速眼動期的比例會增加。
入睡後的90分鐘內若出現深層的非快速眼動期,不僅能更好地釋放疲倦,還能促進代謝激素的分泌,優質的睡眠有助於迎接清爽的早晨。西野教授稱這段入睡後的90分鐘為「黃金90分鐘」。
此外,為了提高黃金90分鐘的睡眠品質,控制身體內部的核心體溫也是非常重要的。人體有「皮膚溫度」(皮膚等身體表面的溫度)和「核心體溫」(大腦和內臟等身體內部的溫度),當皮膚溫度和核心體溫的差距縮小時,人就會感到困倦。在清醒的時候,核心體溫上升與皮膚溫度之間的差距擴大;而在入睡時,手腳的散熱使得核心體溫下降與皮膚溫度之間的差距縮小,這樣就會切換到入睡模式。
為了順利進行散熱,研究顯示在枕頭上冷卻大腦是有效的。而「腦眠科技枕」的研發正是源於老師曾經說過的這句話:「日本沒有合乎此理論的枕頭。」
提升睡眠品質「透氣度・貼合感」
於是就這樣開始了「講究入睡前90分鐘,能冷卻大腦的枕頭」的研發專案。
但在即使日本,各種寢具製造商每天都在進行研究開發的情況下,幾乎也找不到這樣的商品,所以研發的過程中並不是這麼順利。
首先,冷卻大腦應該使用什麼材料呢?
在這樣的時候,我遇見了『ECO WORD』的樹脂編織專利和技術。
和取得特殊認證的『ECO WORD』相遇

因緣際會,我遇見了位於大分縣的『ECO WORD』的特殊級聚乙烯樹脂,以及將該樹脂熔化成絲狀,並在編織的同時形成彈簧狀的專利技術「樹脂編織網狀結構體」。
通往高品質黃金90分鐘的透氣性

這個結構是『ECO WORD』在20多年前開始研究開發的,具有優秀的透氣性和耐久性,是工匠技術的結晶。
在這個時候,我想到了「如果使用這種材質和技術,就能實現講究入睡前90分鐘,能夠冷卻大腦的枕頭」。為了提高這黃金90分鐘的質量,降低大腦溫度是必不可缺的,透氣方面則是通過編織聚乙烯樹脂,使得90%以上形成空氣層,從而確保了卓越的透氣度。
但是,要作為枕頭還有要探討的課題
實驗品有100種以上
我迅速製作了第一個實驗品,但在試用實驗品時的感想是「反彈力太強,無法翻身!」、「像蹦跳床一樣頭部會彈起!」。最初的實驗品並不是一個能讓人舒適入睡的枕頭。
接下來的課題是「貼合感」。
透氣性固然重要,但要提高睡眠品質,貼合感也是非常關鍵的。
從這裡開始,所有相關人員都必須達成共識,才能提供給顧客一款滿意的枕頭,這過程中將會製作大約100種實驗品。
以不同密度的多層次漸層結構,確保最佳的貼合感和睡眠舒適度。
在反覆試作的過程中,我們最觸及到的是,以透過調整絲狀樹脂的細度和編織方式來產生的多層漸層結構。
下面的照片是形象圖,通過上下三層結構提供最佳的貼合感,同時通過左右的軟硬度漸層來確保翻身的便利性。
<初期腦眠科技枕的結構>


但是,說的簡單,卻是實現起來非常困難的結構。有2個重要的課題。
第1個是製造中技術層面的困難。
要製作樹脂枕,需要先將樹脂融化,然後將其拉成絲狀,一邊編織一邊固定。然而,根據施作當天的氣溫和濕度,適合的樹脂溫度會有所不同,若溫度稍有差異,則會影響到貼合感。因此,每天都需要進行徹底的溫度管理。
第2個是貼合感和耐用性的平衡。
如果變得柔軟,貼合感會增加,但如果過於柔軟,耐用性就會不足。雖然在頭部放上去的瞬間感覺很好,但「使用一整晚之後會變得如何?」、「使用幾天後貼合感是否會受到影響?」等問題,都需要非常細緻的微調。
但無論如何,我們都得到了『ECO WORD』各位的大力協助,彼此交流意見,反覆試作,直到達到令人滿意的使用感。我們一邊製作一邊試睡,這2個課題絕對沒有捷徑可言,唯有腳踏實地的進行微調,才能克服它們。
於是、終於將「腦眠科技枕的初期樣式」完成了。
終於完成的「腦眠科技枕的初期樣式」

一開始我們在募資平台「Makuake(マクアケ)」進行販售,當時的構造為「3層5段」的設計。
多虧大眾的支持,我們得到了超乎預期的反響,同時也收到了顧客們的各種意見,促使我們有了許多新的察覺。
彙整來自顧客的意見後我們再度與『ECO WORD』進行討論、改良。在那之後『腦眠科技枕』有了7段的設計,隨後又改良進化成現正販售版的9段設計。
於是完成了現正販售版的「腦眠科技枕」

外觀雖然簡單,但這是經過與各界人士相遇以及反覆測試後完成的枕頭。
講究的3層結構設計

從上到下,分別是適合頭部大小和重量的“柔軟層”、能夠穩固支撐頭部和頸部的“支撐層”、以及在支撐枕頭的同時能從下方排出空氣的“基底層”,這三種厚度不同的樹脂重疊形成了複雜的結構。
最下層的“基底層”是最堅固的,而夾在上下層之間的“支撐層”則具有適度的柔軟性,能夠保持平衡,因此不會過度下沉,讓人感受到像是被手推回來的支撐感。
最下層的“基底層”的頸部處有一個密度較高的核心部,與中間的“支撐層”形成凹凸狀,這樣不僅能夠保持良好的睡眠舒適度,還能有效支撐頸部,減輕對身體的負擔。此外,還提高了耐用性。
「腦眠科技枕」讓人感受到適度的反彈和柔軟度,彷彿頭部漂浮在無重力的感覺中。此外,由於透氣性良好,能降低睡眠中頭部的體溫,提升睡眠品質。
從中心向外的彈性逐漸增強的9段漸變結構

看似相同的枕頭,但現在的「腦眠科技枕」採用了9段漸變結構,中心部分最柔軟,向兩側彈性逐漸增強。
仰臥的姿勢能柔軟地包裹頭部,側臥的姿勢則能支撐頭部,防止其下沉,因此無論任何睡姿都能舒適地貼合。據說在睡眠中適度翻身可以減輕身體的負擔,提高睡眠質量。
「腦眠科技枕」的9段漸變結構有助於順暢的翻身,在不打擾您睡眠的情況下,舒適地一覺到天亮。
最後
充滿了許多堅持與愛的「腦眠科技枕」,累計銷售數量已突破20萬個,能夠讓許多顧客使用,我們感到非常高興。為了提升睡眠品質,請您務必也試試看。